《南泥湾颂歌背后的拓荒传奇》指南针股票
南泥湾好地方……陕北是好江南,鲜花开满山这首传唱至今的经典民歌,生动描绘了南泥湾从荒芜之地变成塞上江南的奇迹。著名歌唱家郭兰英的动人演绎,让这段红色记忆传遍神州大地。
鲜为人知的是,南泥湾的传奇始于朱德总司令的一次意外发现。1939年抗战相持阶段,日军疯狂扫荡根据地,国民党顽固派与汪伪政权沆瀣一气,对边区实施严密封锁。面对物资匮乏的困境,毛主席发出自己动手,丰衣足食的号召,延安军民在驻地周边开荒种菜,但有限的土地难以解决根本问题。
展开剩余59%为解决经济困局指南针股票,朱德带领董必武等同志展开深入调研。他们走访工厂商铺,勘察各县资源,很快发现边区两大优势:优质羊毛和食盐。更令人忧心的是,边区既缺资金又缺技术人才。借鉴苏联经验与曹操屯田制智慧,朱德决定寻找适合大规模垦荒的沃土。
在一次实地考察中,朱德与警卫员穿行在延安郊外的密林间。忽然升起的炊烟指引他们来到一处山谷,途中朱德不慎被野蒿绊倒,滑落山坡时却有了惊人发现——他抓起一把黑得发亮的沃土,激动地连声赞叹。当地老乡告诉他,这里就是被称为烂泥湾的南泥湾。
经过详细勘察,朱德向中央提交了开垦方案。面对这片荆棘丛生的荒谷,战士们起初难以接受扛枪变扛锄的转变。朱德亲自下地劳动,用曹操屯田的故事阐明生产即战斗的道理。在一把镢头一把枪的口号声中,南泥湾渐渐变成稻浪翻滚的沃野。
随着纺织厂、盐场等设施陆续建成,昔日的烂泥湾不仅解决了边区供给难题,更成为支撑抗战的重要基地。这段镌刻着奋斗精神的拓荒史诗,至今仍在传颂着革命先辈的智慧与坚韧。
发布于:天津市卓信宝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